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在我下载“秘密”的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。一条在“秘密”上爆料某科技博客老板性取向的信息,激起了圈内人的八卦之心。尽管用上一点点智力,就能发现这条消息是神天鬼地的胡扯,但当事人还是受到了困扰。当事人说,“我们还想要不要放张合影出去辟辟谣,后来想想还是算了”。

 

“秘密”是一款最近走红各个微信群的匿名社交应用,用户可以匿名发布私密信息,并查看微信朋友圈其他朋友及应用本身推送的一些私密信息。上线仅数日,“秘密”便排上了App Store免费应用排行的第11位,位列支付宝钱包和某款热门游戏之间,还有多达352条以上的用户评论,真可谓“一鸣惊人”。

 

秘密

 

单就概念而言,这款应用并无太多新意。人类的早年有树洞,进入中年之后有秘密情报系统,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则有匿名社交。历史证明,爆料私隐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刚性需求。当然历史也证明,真正的秘密永远只能由一小撮人掌握。

 

但显然,匿名社交工具只是把这一刚性需求当作诱饵来接入后面的用户。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,“秘密”如何实现商业价值?

 

先搬出它的美国前辈来作个比较。Whisper和Secret是当前两款热门的匿名社交类应用。前者在2012年4月底登陆苹果应用商店,当年底宣布用户超过10万,一年后更是宣称用户上百万,月度页面流量达30亿。用户年龄段在17-28岁之间,70%为女性。

 

不过最近,由谷歌前员工创办的Secret似乎抢走了Whisper的风头。抛开Whisper底图加文字的海报概念,Secret的UI设计获得了硅谷的一致好评,也就差不多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“秘密”的界面。两者的不同在于,Whisper基于地理位置提供陌生人的匿名社交,而Secret则基于熟人圈子分享私隐。

 

在Whisper中,用户若对某个“秘密”感兴趣,可向该“秘密”的发出者所要联系方式,第一次是免费的。但从第二个开始,用户就需为“秘密”的线索付费了。相形之下,Secret基于熟人圈子散布的“秘密”是免费的,或许它要靠用户基础来培养盈利模式了,比如广告或营销等。

 

仅就用户增长及融资进度角度看,迄今Whisper和Secret都算成功。两年间,Whisper先是获得了Snapshot的早期投资者Lightspeed 2100万美元的投资,最近又有3000万美元投资要到账。新一轮投资的领投者是Shasta Ventures,跟投者是ThriveCapital和腾讯。今年3月初,Secret也成功融资1000万美元,估值达4000万美元,投资人正是创办人的前东家谷歌。

 

当然,暴露隐私本是高风险的营生,由此产生的道德压力须在投资人、运营人的考虑范围之内。一个资深互联网用户非常简短地跟我谈过他对匿名社交的看法,“三行之内必有求种,20行之内必有大师”。意思是,从以往的一些匿名社交工具的成长史来看,其内容上难免沦为直白的性爱关系和空洞的心灵鸡汤。观察近日“秘密”的发展,不难发现已很有上述倾向。这样的内容对于应用的商业化来说,很难说是利好。至少无法验证秘密的真假,从根本上来说,对于设想基于口碑内容来做营销是一种伤害。

 

再来看这一轮移动匿名社交的先辈Snapshot,它因拒绝Facebook 30亿美元收购而出尽了风头,然而如何寻找盈利模式?尽管创始人相信,拥有巨大的用户和流量,盈利不会太远,但盈利究竟在哪里?对于Snapshot的后辈来说,如果不能尽早突破这种困境,则充其量就是继续吹大社交投资的泡沫。

 

创业邦投资研究员Rachel Wan说, Snapshot的创始人Spiegel曾考虑向用户收费的策略,但发现低年龄结构用户的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。接着便是设想广告收入,不过Snapshot阅后即焚的功能无法承载广告商的期待。那么最后就剩下了“付费+广告”这一折衷选择。显然,双头结构更趋稳定,但运营的摊子要大很多。

 

尽管如此,Spiegel有一个想法我是很赞同的,一两款社交应用一统天下的幻想已在崩塌,新的江湖更有可能是群雄割据的格局。在这里,匿名社交可能是先头部队,但未必成得了一方诸侯。

 

陈瑶琳对本文亦有贡献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岚

张岚

27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财新视频记者 春花和秋月永不老

文章